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十周年特辑:“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这十年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重要栏目之一“‘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积极探讨各语种人才培养及教学实践和研究等话题,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作出贡献。我们汇总本刊近年在该专栏刊发的文章,推出特辑(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获取特辑电子版),共享十年间“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以示庆贺~


近期,“《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面对面”系列活动将举办“‘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专题,带您一同探讨我国“一带一路”语言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现状及人才培养机制等内容。敬请期待~



2022年第3期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校非英语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康铭浩    沈骑

同济大学


提 要:本研究关注中国高校非英语外语教师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能动性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生态视角,对15位非英语外语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非英语外语教师具有四种能动性:“高度认可,稳步发展”“积极调适,力不从心”“内心抗拒,消极应付”“不思求变,随波逐流”,且受到个人经历、当前工作环境和发展目标的共同影响。研究揭示了社会变革下非英语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呼吁高校关注其发展问题,保障其参与事关自身发展政策决定的权利,为其提供有效资源支持,提高教师能动性。


关键词:非英语外语教师;能动性;生态视角;教师发展;“一带一路”


文献来源:

康铭浩、沈骑,2022,“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校非英语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3-11。(点击阅读全文)


多语能力导向的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体系建构


何艳华    王雪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


提 要:关键土著语言通识教育是高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任务。为了解高校教师与学生对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的需求,本文对外语类院校参与多语通识课程的108名教师与162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随机选取7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师生对课程目标与课程安排、课程资源与课程实践和课程评估的实际需求。结合调查结果以及所发现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体系框架,并提出以多语能力为导向,建构递进性课程簇;整合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实效;完善多元评价方式,构建持续优化机制,期望对多语人才培养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多语能力;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需求调查


文献来源:

何艳华、王雪梅,2022,多语能力导向的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体系建构[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12-17。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南亚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刍议——以乌尔都语为例


李宝龙

西安外国语大学


提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中国非通用语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学界也随之加大对相关非通用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研究。本文在简介中国南亚语种专业情况的基础上调研乌尔都语专业开设与教学现状,总结乌尔都语专业面临的主要困境,认为存在专业开设与招生缺乏整体规划、师资队伍与专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复合型人才培养乏力等问题,进而从不同角度尝试提出解决建议,以期探索乌尔都语等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共性模式与路径,并为非通用语专业发展提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南亚语种;乌尔都语;人才培养


文献来源:

李宝龙,202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南亚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刍议——以乌尔都语为例[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18-24。



2021年第1期

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的学科发展历程与理论贡献


傅荣    David Bel

北京外国语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提  要:以法国学者为主要代表的欧洲学派在世界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建构中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中国学界至今没有系统地介绍和阐释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前世今生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梳理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70年的学科发展历程,综述其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重要理论建树与学术贡献,以期开拓我们的学术视野,为我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我国法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学科发展


文献来源:

傅荣、David Bel,2021,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的学科发展历程与理论贡献[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3-10。(点击阅读全文)


中国俄语翻译教学仿苏模式反思


纪春萍

复旦大学


提  要:本文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反思了中国俄语翻译教学仿苏模式的历史贡献、历史局限及现实影响,以期为中国俄语翻译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其最根本的历史贡献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建设,其最主要的历史局限是将苏联经验和模式推崇为绝对的和唯一的教学模式,而其现实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中国俄语翻译教学创新发展的禁锢。


关键词:仿苏模式;翻译教学;俄语


文献来源:

纪春萍,2021,中国俄语翻译教学仿苏模式反思[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11-16。



2020年第4期

中国的印地语教育


姜景奎

北京大学


提  要:印地语是《印度宪法》确定的印度官方语言,是狭义的印度语。中国的印地语教育始于1942年,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1949年之前,1949—1965年,1966—1978年,1979—1999年,2000年之后。其间,有五代教育者为之努力,成就卓著。在近80个春秋的发展过程中,印地语教育起伏跌宕,其背后存在诸多因素,如中国因素、印度因素和中印关系因素等。值得庆幸的是,在新时代的当下,国家强调本科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作用凸显,印地语教育因此受到重视。可以想见,在第四代和第五代教育者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印地语教育必将更上一层楼,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关键词:印地语;印地语教育;印地语教育者;印度语言;印度


文献来源:

姜景奎,2020,中国的印地语教育[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3-10。(点击阅读全文)



2018年第2期

对《北外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实践的反思


刘素梅    王助    苏莹莹    

徐滔    叶良英    徐蕾

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制定并实施了《北外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一培养计划的框架下,许多外语院系组织开展了“拔尖创新人才战略班”项目。这一项目为本科阶段外语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特殊的培养路径,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与发展平台。本文跟踪研究该项目非英语专业外语院系的实施情况,肯定了已取得的成绩,并反思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长学制(本硕连读)+跨学科(双语+X专业)”的培养模式优化现行的培养方案,期望能为我国非英语专业外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模式与启示。

 

关键词:外语拔尖创新人才;非英语专业;追踪研究;反思

 

文献来源:

刘素梅等,2018,对《北外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实践的反思[J],《中国外语教育》(2):3-10。(上)(点击阅读全文)

对《北外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实践的反思(下)(点击阅读全文)



2018年第1期

关于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机制变革与创新的若干思考


丁超

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当前我国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重点,具有全局性意义。本文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对外工作政策,基于对全国非通用语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提出对机制变革与创新问题的一点浅见,涉及对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机制定义与特征的理解以及变革与创新的内涵。具体包括:坚持“立德树人”一个根本,在国家层面建立三种机制,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协调六种关系,以及在工作实践中着力抓好八个环节。


关键词: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机制;变革;创新


文献来源:

丁超,2018,关于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机制变革与创新的若干思考[J],《中国外语教育》(1):3-9。


“一带一路”背景下印尼语人才供需现状调查:问题与建议


潘玥    罗津

中山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提  要:本文以印尼语专业为例,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非通用语教育与用人需求间的供需失衡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参阅官方资料,结合印尼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的基本情况,阐述了供需失衡的问题,并从印尼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与目标、师资力量、学生实践和用人单位方面探析产生供需失衡的原因,继而尝试提出对策建议: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创新培养目标和模式;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学生实践,加强校企合作交流;用人单位招收不同层次的印尼语人才,以期为中国和印尼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合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本文对我国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非通用语;印尼语;教育;供需失衡


文献来源:

潘玥、罗津,2018,“一带一路”背景下印尼语人才供需现状调查:问题与建议[J],《中国外语教育》(1):10-15。



2017年第4期

对我国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类专业建设现状的观察分析


丁超

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必备的语言能力和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展开,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也受到国家特别的重视,迎来了一个重新布局、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本文概述2015年以来全国非通用语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变化,在对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了非通用语种类专业建设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非通用语类专业;“一带一路”;建设现状;可持续发展


文献来源:

丁超,2017,对我国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类专业建设现状的观察分析[J],《中国外语教育》(4):3-8。



2017年第2期

“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苏莹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国目前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校。学校秉持优良的外语教育教学传统,长期开展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北外主动将学校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持续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种建设和复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与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北京外国语大学;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文献来源:

苏莹莹,2017,“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外语教育》(2):3-7。(上)(点击阅读全文)

“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下)(点击阅读全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欧洲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刍议


董希骁

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我国高校的欧洲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语种结构进一步完善,相关专业布点数量飞速增长,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集中显现出来。本文基于对欧洲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实际需要,从目的、手段、结果入手对相关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明确专业建设目的、重视高校人才储备、了解长期供需走向等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欧洲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


文献来源:

董希骁,2017,“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欧洲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刍议[J],《中国外语教育》(2):8-15。


相关阅读

前沿热点 | 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

前沿热点 | “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

前沿热点 | 外语课堂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

前沿热点 | 外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一览(2018年—今)

前沿热点 | 外语教材研究面面观:从语言分析到育人观探讨,从能力培养到课程思政落实

前沿热点 | 那些写在外语教学一线的文章

前沿热点 | 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语言测试

前沿热点 | “产出导向法”专题

回眸2022,我们盘点了这些“前沿话题”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2023年重点选题方向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年第1期目录及提要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总目次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度期刊好文汇总


【提示】在线阅读/下载

1)在期刊官网(http://www.celea.org.cn/class/25)阅读各期刊讯;


2)在CNKI下载论文全文: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WYQY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特辑电子版。


【声明】感谢《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493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